2025年04月03日
自 2001 年 “911” 事件后,无人机逐渐成为美国军事行动的重要手段。它凭借远程操控、精准打击等特性,在全球反恐战争中占据了关键地位。然而,围绕无人机的使用,从道德、法律到战略层面,争议从未停歇。
无人机的发展与演变
无人机的历史可追溯至 19 世纪。1849 年,奥地利使用无人驾驶气球对威尼斯发动攻击,这是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早期应用。二战期间,日本的 “气球炸弹” 计划虽效果有限,却展现了无人机在远程攻击方面的潜力。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皇家海军研发的 “女王蜂” 无线电控制无人机,为现代军事无人机奠定了基础。 现代军事无人机的发展则与美国密切相关。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研发的 MQ - 1 “捕食者” 和 MQ - 9 “死神” 无人机,成为美国军事行动的主力。“捕食者” 无人机于 1994 年首次试飞,1995 年在波斯尼亚战争中被北约部署使用;“死神” 无人机则于 2007 年首次在阿富汗投入使用。这些无人机具备长时间续航、高精度侦察和强大的武器搭载能力,如 “死神” 无人机可携带 “地狱火” 导弹以及激光和 GPS 制导炸弹,能在约 3,000 米的高度进行近距离侦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2008 年,一架 “死神” 无人机的成本约为 1400 万美元,到 2020 年 6 月,这一数字已升至 3200 万美元,甚至超过了高端的 AH - 64E “阿帕奇” 直升机。美国国防部对无人机的投入也在持续增加,2018 年的预算中,无人机相关的研发、采购和系统建设费用达到了 69.7 亿美元,是 2017 年的 1.21 倍。
支持者的观点
支持无人机使用的一方认为,无人机在反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3 年至 2020 年期间,美国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也门和索马里的无人机袭击行动,打死了 7,665 至 14,247 名武装分子和疑似武装分子,其中包括多名参与策划针对美国袭击的高级指挥官。奥巴马曾表示,无人机行动挫败了多起针对国际航空、美国交通系统、欧洲城市和驻阿富汗美军的袭击阴谋,拯救了无数生命。 此外,无人机的远程操控特性也减少了美军的伤亡。无人机从盟国基地起飞,由美国本土的飞行员远程操控,避免了地面部队和飞行员在危险环境中执行任务时可能面临的伤亡风险。在一些偏远、环境恶劣的地区,如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山区,部署特种部队追踪和抓捕恐怖分子面临着诸多危险,如与当地部落社区的交火、防空炮火、地雷、简易爆炸装置、自杀式炸弹袭击者、狙击手、恶劣天气和复杂地形等。而无人机袭击则消除了这些风险。 支持者还认为,无人机的使用能够减少军事行动的规模和伤亡。与地面入侵相比,无人机袭击的成本更低,能够更精准地打击目标,减少对平民和基础设施的附带损害。例如,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巴尔干战争中,平民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约为 70%、31% 和 45%,而在 2013 年至 2020 年期间,阿富汗、巴基斯坦、索马里和也门的无人机袭击中,平民死亡仅占 7% 至 15%。
反对者的声音
然而,反对无人机使用的声音也不容忽视。一些研究表明,无人机袭击可能会加剧恐怖主义活动。例如,2019 年在巴基斯坦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无人机袭击 “可能会鼓励恐怖主义”,并 “增加反美情绪和激进化”。2020 年的一项研究也发现,恐怖分子在致命无人机袭击后的几个月内更有可能增加袭击次数。 无人机袭击还经常导致平民伤亡,引发国际社会的谴责。据英国调查新闻局统计,2002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无人机袭击至少造成了 8,858 至 16,901 人死亡,其中包括 910 至 2,200 名平民,其中 283 至 454 名是儿童。 在也门,2002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至少有 336 次无人机袭击,造成 1,020 至 1,389 人死亡,其中 174 至 225 名是平民,44 至 50 名是儿童。在巴基斯坦,200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至少有 430 次无人机袭击,造成 2,515 至 4,026 人死亡,其中至少 424 名是平民,至少 172 名是儿童。 此外,无人机袭击还被指责侵犯了国家主权和人权。美国经常在未经目标国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无人机袭击,这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不满。例如,巴基斯坦外交部称无人机袭击是 “非法的”,并表示它们侵犯了该国的主权。伊拉克前议长穆罕默德・哈勒布西也谴责 2020 年 1 月美国无人机袭击伊朗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的行动是 “对主权的公然侵犯,违反了国际公约”。
美国的政策调整
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美国政府也在不断调整无人机政策。奥巴马政府时期,曾试图提高无人机行动的透明度,并发布了相关政策标准和程序,要求在进行无人机袭击前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如 “几乎可以确定恐怖分子目标在场”、“几乎可以确定不会伤害或杀死非战斗人员” 等。 2016 年,奥巴马还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旨在进一步提高无人机行动的透明度,减少平民伤亡,并要求每年提交关于在非活跃战区进行的无人机袭击次数、伤亡人数(区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以及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伤亡统计差异原因的报告。 然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撤销了奥巴马时期的部分政策,放松了对无人机使用的限制,这引起了人权组织和立法者的强烈批评。特朗普政府还放宽了向外国出口军用武装无人机的规定,此前这一做法实际上是被禁止的。 拜登政府上台后,又重新收紧了无人机使用规则。2022 年 10 月,拜登政府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在 “非传统战区” 对疑似武装分子进行打击时,必须获得拜登本人的许可,并要求操作员在发动袭击时 “几乎可以确定不会伤害平民”。此外,袭击还仅限于无法通过突击队突袭抓获目标的情况。如果目标是美国公民,则需要进行更广泛的审查。 如今第二届特朗普政府扩大了一项此前未公开的中情局无人机计划,该计划始于拜登政府,无人机在墨西哥上空飞行。这些无人机不具备进行空袭的能力,但可以收集信息,例如芬太尼实验室的位置,由于它们释放的化学物质,这些信息很容易从空中被发现。
未来小型化应用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与持续迭代,无人机呈现出显著的小型化趋势。这些小型无人机体积偏小,可悄无声息地穿梭于城市街巷和复杂地形,隐蔽性极高,极难被察觉。 以当下热门的微型四轴无人机为例,其尺寸可缩小至手掌大小,采用先进静音材料与设计,飞行时噪音极低。在城市环境中,它们能借助高楼大厦的掩护,在狭窄街道、小巷间灵活飞行,甚至可进入建筑物内部执行侦察等任务。这种特性在为秘密任务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安全防控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设想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大型商场、体育场馆、音乐节现场等地,一架小型无人机携带危险物品悄然靠近,由于难以察觉而无法及时阻止,后果将不堪设想。比如携带爆炸物、化学毒剂等危险物品,一旦在人群中引爆或释放,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展望未来,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精准发现这类小型无人机踪迹,并迅速、有效地实施反制措施,已成为各国亟待攻克的关键课题。 据悉无人机防御系统由无人机探测雷达、无线电侦测设备、无人机反制设备、以及管控平台等组成,实现早期预警、侦测识别、跟踪定位和反制诱骗的无人机防御完整闭环。
无人机防御系统在入侵目标进入防区时,雷达主动搜索探测输出目标精确位置信息,包含距离、角度、速度、高度等,并融合无线电频谱探测的无人机目标信息。 当入侵目标进入警戒区域范围,系统自主判断,并启动干扰设备,对无人机通信进行干扰,使无人机拒止或迫降。系统具备无人值守功能,能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侦测与反制。
该系统支持多设备多防区管理,可融入已有监控大屏,安装方便高集成度,兼具轻量、高性价比、架构开放的系统优势,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设备灵活搭配部署。 适⽤于对公安特勤反恐、治安巡逻、重大安保等场景的安全防护,也可应用于部队、机场、港口、电力、石化等行业长期部署,构建起可感、可查、可打、可控的低空安全整体防控系统。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时变通讯